關莊鄉窯兒村從過去沒有信號的山溝溝到如今直播帶貨將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從“窮的叮當響”到實現村集體經濟穩定分紅,關莊鄉窯兒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強村富民之路。
堅持以“實干”興“實體” 實體經濟要有實干之舉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皠摌I”之初,窯兒村黨支部就注重突出農村黨員引領和帶頭作用,組建由5名村“兩委”班子成員,12名網格員、3名本地種養殖“土專家”、4名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畢業生、優秀退伍軍人等組成的創業團隊,彰顯“能人”間的優勢互補,做到出謀劃策、組織引導、主動服務,在帶頭發展致富的同時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實現了一批黨員干部由“思想先進”到“領富先鋒”的轉變。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按照“提質增效、發展特色農業,盤活資源、發展第三產業”的思路,窯兒村充分整合土地資源和閑置勞動力,把分散的小農戶生產有序組織起來。在選址方面,依托村內歷史優勢,把即將撤換的窯兒村小學校舍改建為肉羊養殖基地,引進胡羊500只,實現年銷售額13萬元;利用村部空地,多方籌措項目資金320萬元,建成占地1200平米的村集體經濟孵化園,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先后建成小秋雜糧加工作坊、窯兒村軍民油坊、肉羊養殖繁育基地、枕芯加工部和古榨油坊5個村集體經濟實體。利用新興網絡手段,拓寬銷售渠道,將30%的產品賣到了全國近30個省份。
堅持以“共建”促“共享” 產業成果當普民生之惠
窯兒村始終秉持集體經濟需要集體來創造,集體經濟的果實更應分給集體來享用的發展思路,邀請所有村民一起參與進來,實現“家門口”就業,增加家庭收入。計劃成立技能培訓基地,開設傳授技術、振興產業的農田課堂,鼓勵自我“造血”,徹底擺脫“靠天吃飯”的現狀,促進鄉村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