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田拐村通過建強班子這一核心,扎實推進“三治”融合,數字賦能“一張網”的“131”鄉村治理模式,使田拐村昂首闊步邁向了班子強、產業興、環境美、治理好、農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黨建引領舉旗幟
選優配強“領頭雁”。通過實施“三大三強”行動和“兩個帶頭人”工程,把5名思路清晰、致富路子廣、群眾威信高的黨員選配到村“兩委”班子,平均年齡39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40%,解決了“一大三低”問題,使村“兩委”班子整體素質、整體能力、整體結構明顯優化提升。增強政治意識。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把好黨員“入口關”,常態化開展農村黨員政治理論學習,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注重思想引領。延伸拓展黨組織鏈條,將黨小組建到網格上、將黨員聚在網格上,建立健全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網格組織、黨員中心戶示范帶動、群眾共同參與的“多元治理”模式,實現了黨建引領在一線、政策宣傳在一線、服務落實在一線。
“三治”融合強根基
以“自治”增活力,筑牢民主根基。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實行網格化管理,分組劃片、包保到戶、責任到人,建立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全村環境衛生實現常態化保潔,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營造了潔凈美麗的村莊人居環境。以“法治”強保障,增強治理硬實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建立了“345”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模式,確保了矛盾糾紛有人管并及時處理,實現了越級訪、集體訪、群體性事件的“三個零”目標。以“德治”揚正氣,提振治理新風尚。深化移風易俗,大力宣傳抵制高價彩禮,選樹培育道德模范,文明村風日漸形成。整合村級黨員活動室、文化廣場、兒童之家等實踐陣地,著力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數字賦能“一張網”
打造“一張網”平臺。打造全縣鄉村數字化治理示范點,搭建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設置數字黨建、村務黨務財務公開、智慧農業、農村網絡金融等模塊,利用手機APP終端,使基層群眾聲音“一鍵直達”,不出家門就能實現“一站式”服務。進行“數字化”推送。在平臺推送惠民政策信息20余條,就業信息10余條,黨務村務公開50余條,完成民情反饋信息16條,確保服務群眾“零”距離,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產業“智慧化”管理。通過“互聯網+農業”技術,對田拐村9761畝紅梅杏基地,全天候實時動態進行土壤、濕度、氣溫等方面的數據監測,及時提供氣象、蟲害等方面的監測預警,確保特色產業有管護、有成效,以現代化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